阿秘专登挑选了这一失眠的黄金时段,为阁下放送鬼故事——今天也是一肚子坏水儿的小女生一枚呢XD7月是广受全国学生好评的暑假时间,记得很小的时候,我家这边的供电不太给力,导致暑假期间的晚上经常停电(暴露年龄了)。邻居们便总愿意聚在一起,围着胡同中仅有的光源——路灯,扇着蒲扇闲聊。在那种晦暗闷热的环境中,鬼故事让大家聚精会神,暂时忘却了夏天的苦闷,讲到精彩的节骨眼儿,甚至会有一丝寒意袭来。往往在这时,听众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沉默,然后默契地各自回家,在被窝里反复咀嚼那一丝清凉和阴鸷。或许,多年以后,那个讲故事的人已经在脑海中日间模糊,但个中桥段却愈发清晰。稍长大一些后,阿秘才发现,夏夜的鬼故事,不是我们家胡同的专利。并且有许多故事,早就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大江南北,成为全国各地朋友们的童年阴影。
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,这些鬼故事风靡全国,想必是有点子东西的。今天,同样的夏夜,我想和大家再聚在一起,回味这些古早的经典恐怖故事。虽然我们早已习惯于在网络上搜寻各种资讯,但关上灯、打开窗,听着树上的蝉鸣,在你看到此处时,时间曲线已经扭曲了,请系好安全带,收听我们的午夜电台吧!
1995年11月的某天,当晚的375路末班车从圆明园开往香山。车上有一名司机、一名售票员、一位老太太、一位年轻人和一对年轻夫妇。
随即,三个穿着清宫服装的人走上公交车——中间的人被两边的人架着,头低垂着。三人坐在公交车最后面,看似是刚拍完电视剧的群众演员。突然,老太太扯着年轻人的衣服,说他偷了自己的钱包,年轻人被她强行拉下车。年轻人没坐到站,很生气,正准备去派出所据理力争时,老太太说:「我救了你的命!你没看到刚上车的三个人都没有腿吗?但司机和售票员我真的救不下了!」第二天,新闻见报,那辆本该开到香山的375路公交车被发现停在距离100多公里的密云水库。车上发现了三具诗体,分别是司机、售票员和一个穿着戏服的人。
台湾朱秀华借S还魂案
1959年,台湾省一建筑商吴秋得的妻子林罔腰患病去世,却在葬礼当天死而复生。
她霎时间坐起来,但声称自己不是林罔腰,而是叫「朱秀华」。
这位看起来很疲惫沧桑的中年妇女说自己年仅18岁,1958年在金门遭遇海难,全家落水,最终只有自己漂回岸边。
但她遭遇了一些无良渔民抢掠,他们抢走了她身上的财物,并把她推回大海任其溺亡。最终她在阴间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手续,借S还魂在林罔腰身上。当「林罔腰」醒了过来后,其丈夫吴秋得逐渐意识到这可能真的不是自己的妻子。
林罔腰不识字,而「朱秀华」却识字,并可以打理家里的账务。
醒过来的林罔腰金门口音浓重,语调和音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
即使过了半个多世纪,人们也没有从各路媒体的讯息中找到这场「借S还魂」的真相,而林罔腰的亲人们,也接受了复活过来的人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的事实。
直到2018年5月23日,97岁的朱秀华因器官衰竭而去世,家人以林罔腰的名字将其下葬,不过也在别处为朱秀华立了牌位,来安顿这两个不安的灵魂。
朝内81号院
几年前被改变成电影的「朝内81号院」,处在一个北京核心城区地价很高的地方——东城区的朝内大街。
(阿秘曾在附近的出版社实习,并在其改造前的某一年,有机会去观摩,不过最终我因为怂而放弃了。)
这个坐落于闹市区的民国老宅邸,据说曾经属于一位军阀。
关于它的都市传说有很多,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下面这个版本↓↓↓
在乱世中,军阀逃离北京,抛下了自己的姨太太,那个可怜的女人在绝望中自缢,此后,这个宅子就被荒废了。
据说,夜深时,宅子里会传出阵阵哭声。
有不少大胆儿去里面探险过,倒是没有什么特殊消息传来。
最近几年,这个宅子被物业持有者翻新了,但说实话,在我们这种天天想着怪力乱神的小怂包心里,这种改造没啥大用。
故事起源于东北地区,后在哈尔滨传播开,主人公也就被称作「哈尔滨猫脸老太太」。70多岁的李姓老太太和儿媳的关系一直不好,在儿子外出期间,老太太和儿媳吵了一架,之后越想越气,干脆就上吊了。老太太带着怨气离世,更在葬礼现场被一只猫踩了肚皮,瞬间诈S。在某种传统中,人的遗体是不能接触到动物的,所以这一踩后果非常严重。一度有传闻,猫脸老太太会在城市中流窜,还会主动攻击小学生——特别是属鼠的。甚至有的小学要求学生放学后必须结伴回家,并在手上绑上辟邪的红绳(这当然也是传说中的一环)。这个恐怖故事,至今依旧是未解之谜,但更恐怖的是,它「有图有真相」。1993年,香港某广告公司为港九铁路的拍摄了一部宣传片。影片使用了怀旧的风格,片中还有几位可爱小朋友的身影。但在播出只有,却有人发现,原本只有7位小朋友参与的影片,却变成了8位!后续,还传出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在拍完影片的几年后陆续意外离世,这部片也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而禁播。不过,这些年,也有不少辟谣的消息,在事件发酵后,几个小朋友有过聚会,表示大家都很健康安全。说到底,这些鬼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,一来是因为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,人们对新知识\新消息的渴求越来越旺盛。好奇心趋势大家去相信-追求-创作都市传说,以满足信息需求膨胀后的差值;另一方面,这些故事真是编得有鼻子有眼,信息充足且逻辑紧密,作为非盈利性的创作来说,十分良心。这些年,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故事打下的基础,我们才能用更豁达和理性的视角去观察、分析这个世界,想来也并非全无益处。